本网讯【通讯员:张丁婕、郭炳瑞】为搭建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深化对职业教育领域核心问题的探讨,持续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助力研究生明晰职教教师素养发展方向,职业教育学院于10月14日成功举办第二十三期研究生学术沙龙。本次沙龙以 “试论职教教师的学生素养” 为主题,我院郑佳副教授担任主讲人,2025 级研究生沈廷燕同学担任主持,学院全体研究生积极参与。
讲座伊始,郑佳老师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展开分享,结合自身被邀请参与沙龙的思考过程,自然过渡到职教教师素养的核心议题。他认为当前学术界对普通教育教师核心素养的研究已较为成熟,但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的相关探索仍相对匮乏,明确本次沙龙旨在从对比分析、实践导向的角度,与同学们共同探讨职教教师素养的独特内涵与发展路径。
在核心内容分享中,郑佳老师强调 “师德” 在教师素养体系中的重要性。师德不应被单独割裂为某一独立维度,而应贯穿于教师的素养、素质与能力结构全过程,无论是学术研究、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设计,都需融入师德理念。随后,他梳理了教师素养研究的国际与国内脉络:国际社会早年聚焦学生素养研究(如 OECD 相关项目),我国于 2014 年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2016-2017 年起逐步关注教师核心素养,而职教领域的专项研究仍需进一步推进。
为让同学们更清晰理解职教教师素养的特殊性,郑佳老师从多维度对比了职业教育教师与普通教育教师的核心差异。在价值引领层面,普通教师遵循 “学科逻辑”,侧重知识传授与概念讲解;职教教师则以 “职业逻辑” 为核心,需引导学生认识职业价值、规划职业发展。在教学场景与实践能力方面,普通教育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师实践集中于课堂管理;职教教育则依托实训环境,教师需具备岗位实操能力,且需应对实训中的安全、法律等复杂问题。在知识架构与教学评价上,普通教育强调知识深度与纸笔测验,职教教育则注重跨学科知识广度、技能应用能力,评价方式以实操考核为核心。此外,他还提及职业教育 “双师型” 教师的培养要求,指出当前存在的评价标准模糊、教师职业认同不足等现实问题。
分享尾声,郑佳老师提出职教教师核心素养的五大维度框架 —— 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专业实践、科研服务与可持续发展,并特别强调 “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性,认为教师需紧跟行业发展与技术变革,不断更新自身素养,以适应职业教育的动态需求。
在自由提问环节,同学们围绕 “职教教师精神培养路径”“数字化素养是否应单独列为维度”“如何提升职教社会认同感” 等问题积极互动。针对 “精神培养”,郑佳老师建议通过实地调研(如走访偏远地区职校、参观教育类纪念馆)让抽象精神理念落地;针对 “数字化素养”,他认为可将其融入态度、知识、能力等现有维度,而非单独拆分;针对 “社会认同”,他结合国际案例提出需从政策引导、概念普及、待遇提升等多方面发力。
本次学术沙龙紧扣职业教育发展核心议题,郑佳老师的分享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案例支撑,有效帮助同学们厘清了职教教师素养的关键内涵与研究方向,充分发挥了专家引领作用。未来,职业教育学院将继续聚焦学科前沿与人才培养需求,搭建更多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为研究生成长成才与职业教育领域的学术创新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