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学科学术 | 人才培养 | 党群工作 | 学生工作 | 高端培训 | 对外交流 | 校友之家 | 下载专区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院吴真教授团队连发高水平学术论文
2025-11-07 15:23 田雪、赵阳    (点击:)

本网讯【通讯员:田雪、赵阳】近日,我院吴真教授课题组先后在国际知名 SCI、SSCI 期刊发表两篇学术论文,研究分别聚焦 “问题性网络使用与面孔表情识别”、 “年龄与注意促进效应”两大前沿方向,为相关领域提供了兼具实证价值与理论意义的新发现。

课题组研究生张文涵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Elsevier CiteScore Q1)上发表题为《Exploring difference in recognition and confusion of facial expressions between high and low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individuals: Evidence from behavior and ERP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精心设计的三个实验,深入探讨了高低问题性网络使用(PIU)个体在面孔表情识别上的差异,并探究了其潜在的神经生理机制与相关心理社会因素。行为实验发现,问题性网络使用高分组(HPIU)对六种基本情绪的识别准确率显著低于低分组(LPIU),且表现出更高的混淆,尤其是对负性情绪的处理。在神经机制层面,事件相关电位(ERPs)的结果揭示,HPIU组在面孔表情加工的早期阶段便存在异常,在面对愤怒表情时诱发了更大的N170波幅。研究还发现,在校正统计误差后,个体的攻击性水平及其各维度与面孔表情识别呈显著相关。这些发现不仅为理解PIU相关的面孔表情识别差异提供了初步的实证依据,也明确指出了攻击性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该研究对于揭示问题性网络使用对社交认知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并为未来的干预研究提供了方向。

课题组研究生汤夏洁以第一作者身份在《BMC Psychology》(JCR Q1)发表题为《The effects of age and delay task duration on attentional boost effect: evidence from behavior and fNIR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精心设计的两项实验,系统探讨了年龄差异与分心任务时长对注意促进效应(Attentional Boost Effect, ABE)的影响,并结合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揭示了其在编码阶段的神经基础。研究的行为实验发现,分心任务时长是影响ABE表现的关键因素。在2分钟的短时分心任务后,青年人与低龄老年人均表现出显著的注意促进效应;然而,当分心任务延长至10分钟时,该效应仅在青年人中得以维持,而在低龄老年人中则消失。这表明,低龄老年人的记忆痕迹可能对时间延迟更为敏感。神经成像结果进一步揭示了ABE的脑机制。在学习编码阶段,相较于分心项目,个体在处理目标项目时显著激活了与注意和记忆功能相关的右侧额叶区域(背外侧前额叶和额下回三角区)。尤为重要的是,低龄老年人在此阶段表现出更大范围的脑区激活,除上述额叶区域外,还包括初级视觉皮层,这被认为是为补偿认知资源下降而进行的神经代偿和去分化。这些发现不仅证实了额叶在注意促进效应形成中的核心作用,也为理解老年人记忆表现的波动性提供了新视角。该研究对于深入探究注意与记忆相互作用的认知老化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证意义和理论价值。

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发表,既是国际学术界对吴真教授团队研究方向、方法创新与成果质量的高度认可,也是我校研究生“以研促学、产教融合”培养理念落地的充分体现,不仅有效提升了青年科研人才的创新能力与国际视野,也为我院心理学学科的国际化发展与高水平人才培养注入了强劲动力。


关闭窗口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 职业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1310号    邮编:300222   电话:8818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