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彩华,中共党员,教育学博士,正高级职称,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教科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天津市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理事,中外人文交流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外人文交流试验区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教育部人文交流中心教育实验区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学校项目指导组成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理解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与教学等;先后主持及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课题研究30余项,在《中国教育学刊》《外国教育研究》《教育科学研究》《中国大学教学》《中国教育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9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及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全文转载;个人学术专著《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比较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参编大学教材及中学读本各1部。研究成果分别获得2022年和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天津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第七届特等奖及第六届一等奖各、天津市第三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特别贡献奖”、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决策转化奖等奖励20余项。
基本信息:
姓名:郑彩华
性别:女
职称:正高级(研究员)
通信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25号
邮政编码:300191
办公电话:022-58119324
电子邮箱:zhengch123@sina.com
教育背景:
1.2023年9月至2024年7月期间,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做访问学者。
2.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期间,在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学习,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3.2005年9月至2008年7月期间,在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学习,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2011年7月至今,在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工作。
2.1998年9月至2005年9月,在山东省莘县实验高级中学从事英语教育教学工作。
3.1990年7月至1998年9月,在山东省莘县城镇中学从事英语教育教学工作。
获奖情况:
1.2023年7月,以第二合作者参与完成的教学成果《为“未来教育家”奠基:教育家型教师培养的某市探索(2008-2022)》获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授予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2021年10月,独立完成的学术专著《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比较研究》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授予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2018年10月,以第三合作者参与完成的《中学“开放式•完整性”育人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获202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授予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4.2018年11月,独立完成的论文《中小学校园欺凌预防和应对的状况与改进》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颁发单位为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三届学术年会组委会。
5.2014年12月,以第一位作者合作完成的论文《简政放权:英国中小学校改革及其启示》获得天津市第三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颁发单为位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6.2021年在教育科研工作中成果突出,被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授予“突出贡献奖”。
7.另有12项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分别获天津市教育科学院颁发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和决策咨询奖,7项研究成果获得上级领导批示或政策转化,此处不逐一呈现。
教学工作:
曾担任英语学科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5年。
科研项目:
主持及参与各级各类研究课题及项目共35项,下面简要列举5项。
1.主持2024年天津市教委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教育家型名师名校长培养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2024JWZD86),研究正在推进中。
2.主持完成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专项课题《新时代中小学“五育”中深化国际理解教育研究》(证书编号为CCIPE2023-QD051),课题已结题,被鉴定为优秀等级。
3.主持天津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为CHE210128)《知识生长视域下教育家型教师培养研究》,研究正在结项中。
4.主持完成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教育家型教师校长培养培训研究》(课题编号:BE3274)研究已经结项(结项证书号:GH13-0257)。
5.主持完成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高中特色校建设研究——天津普通高中国际教育特色的案例研究》(课题编号:BE2033)课题已结题,被鉴定为优秀等级。
学术成果:
(一)学术著作及教材
1.学术专著《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比较研究》在人民出版社出版,2021年9月该成果获第六届国家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教育部颁发证书)。
2.参编编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19年1月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出版。
3.参编系列读本《世纪名片---国际理解教育》,2010年3月在上海教育出版社,该读本成为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书书目之一。
(二)学术论文
[1]青少年数字安全:数字风险及其应对[J].青年学报,2024,(01):49-56.(独立)
[2]培养全球公民为建设更美好世界做准备[J].教育家,2022,(15):10-11.(独立)
[3]数字化时代中国学生数字素养的培育及提升[J].青年学报,2021,(04):64-70.(独立)
[4]中小学运用乡土资源开展德育的途径与载体[J].教书育人,2021,(20):27-28.(独立)
[5]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与途径[J]3.中国德育,2020,(23):32-36.(独立)
[6]小学语文学科核心能力测评框架的构建与运用——以天津市某区为例[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0,(05):68-75.(第二)
[7]国际理解教育的初心与坚守[J].中国德育,2020,(15):19-24.(独立)
[8]如何让“素质教育清单”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J].教书育人,2020,(14):21-22.(独立)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字素养全球框架》:背景、内容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9,(09):1-9.(独立)
[10]新时代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与人格发展[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9,(02):65-69.(第二)
[11]认知模式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途径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19,(04):23-27.(第二)
[12]基于学科核心能力的区域教育质量测评框架及实施[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8,(12):11-17+48.(第二)
[13]新时代大学生“知情意行”成熟人格培养的实践探索[J].科教导刊(下旬),2018,(30):185-187.(第二)
[14]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现状与应对研究——基于天津市中小学的调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8,(05):46-50.(第一)
[15]中小学校德育衔接的问题与应对[J].中国德育,2018,(19):26-29+47.(独立)
[16]校园欺凌预防和应对的现状分析及改进建议——以天津市中小学为例[J].中国德育,2018,(08):11-15.(独立)
[17]以跨区域质量监测推进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18,(01):43-46.(第二)
[18]中小学校园欺凌预防和应对的状况与改进——以天津市中小学为例[A]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推进“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7:8.(独立)
[19]国际视野中的学校暴力欺凌及其预防和应对[J].现代教育论丛,2017,(05):2-8.(独立)
[20]区域推进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探索——以天津市和平区为例[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03):72-75.(第一)
[21]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国际理解教育及实施[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02):29-31.(独立)
[22]论基于品牌培育的学校改进路径[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4):5-6+11.(第二)
[23]小学英语核心能力测评的实践研究——以天津市某区为例[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3):44-46.(第一)
[24]小学生学科核心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天津市某区为例[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1):52-56.(第二)
[25]计算机辅助小学英语口语测试的探索——以天津市某区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5,(12):41-44+52.(第一)
[26]欧洲终身学习指标(ELLI)及其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5,(04):5-8.(第一)
[27]高中教师角色认知与教学行为一致性调查研究[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02):4-6.(独立)
[28]推进国际理解教育能力建设共建东北亚和平文化——2012年东北亚国际理解教育能力建设研讨会综述[J].世界教育信息,2013,26(19):63-67.(独立)
[29]教科文组织视域中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08):1-7.(独立)
[3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理解教育发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02):13-20.(独立)
[31]加拿大终身学习评价工具“综合学习指标”及其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14(04):89-93.(独立)
[32]对区域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的思考与建议[J].基础教育,2012,9(06):17-22.(独立)
[33]《2020教育研究热点话题》之《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N].中国教育报,2021年1月7日第6版(理论周刊·教育科学)(独立)
[34]从PISA 2009阅读框架变化看国际阅读素养评价之走向[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09):34-39.(第一)
[35]英国中小学课程中的国际与全球维度及启示[J].基础教育,2012,9(04):72-78+112.(独立)
[36]简政放权:英国中小学校改革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07):6-11+51.(第一)
[37]中小学教师教研活动低效的原因及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2,(11):27-28.(独立)
[38]PISA视野下的电子阅读素养测评及其启示[J].基础教育,2012,9(03):50-55+18.(独立)
[39]国际理解教育:天津基础教育的战略选择[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02):8-11.(独立)
[40]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英美如何做?[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05):5-9.(独立)
[41]公平与优质:纽约市公立中小学教育政策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1,38(03):20-23.(第二)
[42]多元化视角中的高等教育产品属性[J].高教探索,2010,(06):19-24.(第二)
[43]美国纽约市中小学生纪律管理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0,(31):75-77.(独立)
[44]教育让每个儿童准备好迎接21世纪的挑战——英国白皮书《儿童、学校和我们的未来》解读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09):1-6+15.(第一)
[45]哈珀校长的办学理念及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0,(08):92-95.(第一)
[46]我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实践研究概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0,(08):51-52.(第一)
[47]纽约中小学质量问责:“进步报告”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0,37(07):28-32+68.(第一)
[48]纽约市中小学“尊重所有人”活动及启示[J].基础教育研究,2010,(13):6-7.(第一)
[49]教科文组织联系学校项目网络(ASPnet)概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04):44-47+51.(第一)
[50]刘网络传播与终身教育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0,(03):39-41.(第二)
[51]郑彩华,刘懿.批评教育学生:美国以什么方式——兼谈对教师“批评权”争议的反思[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09,(11):8-14.(第一)
[52]薄弱落后学校:成功发展何以可能——杜郎口中学教改经验深度透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7,(05):28-30+51.(第一)
[53]纽约《全市纪律和干预措施标准》解读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07):54-58.(独立)
[54]杜朗口中学教改经验与反思[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8,(02):6-8.(独立)
[55]国际视野下的核心素养及启示[J].天津教育,2014 年19-20期:6-9.(独立)
[56]以高水平教师发展提升全球教育教学质量[N].中国教育报,2023年9月7日第09版(“环球周刊”)(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