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振京,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教育学博士,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常务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国培计划”培训专家、天津市社科规划及教科规划同行评议专家、天津市教材委专家委员会委员等等。现任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教师发展、教育问题的性别研究、教育的社会学研究等等。主持省部级及以上课题5项。出版专著4部。在《教育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10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10多项成果获天津市领导等肯定性批示,或转化为政策文件。8项成果获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等国家或省部级奖励。
基本信息
姓名:胡振京
性别:男
职称:研究员
通信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25号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邮政编码:300191
办公电话:022-58119142
电子邮箱:huzhenjing316@126.com
教育背景
1. 1999.9--2002.6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2.2002.6--2003.9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社会学专业进修
3.2003.9--2007.1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1. 2007.7--2007.12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中心干部
2. 2007.12--2010.4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修部助理研究员(期间:2009.12晋升为副研究员)
3. 2010.4--2019.8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名师名校长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期间:2014.12晋升为研究员)
4. 2019.08--2020.08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校长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
5. 2020.08--2023.02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6. 2023.02--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
获奖情况
8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等国家或省部级奖励。
1.主持成果《为“未来教育家”奠基:教育家型教师培养的天津探索(2008-2022年)》获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该成果同时获得天津市第七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2.合作成果《中学“开放式·完整性”育人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获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该成果同时获得天津市第六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届评奖最高等级为一等奖)。
3.主持成果《薄弱学校内生型改进的实践与研究》获天津市第六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届评奖最高等级为一等奖)。
4.合作成果《应对我国人口变动的教育政策研究》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该成果同时获得天津市第十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5.合作成果《区域视域下普惠性幼儿园政府财政投入机制研究》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奖•成果奖(第八届)二等奖。
6.独著成果《论当代教育社会学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获天津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7.独著成果《奠基未来教育家成长——基于天津的案例分析》天津市第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科研项目
主持或参与20多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其中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
1.主持完成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改进及其培育研究》,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
2.主持完成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师的儿童研究及其教学改进》,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16。
3.主持完成2022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智库项目(重点调研课题专项)《我市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养育负担的对策研究》,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22。
4.主持天津市教委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路径与推进策略研究》,2023.
学术成果
(一)学术著作及教材
出版专著4部。作为我国第一部大型教育专业百科全书《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的编写人,合作撰写了词条《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与方法论学派》(约1.5万字)。代表性成果列举如下:
1. 合著《应对我国人口变动的教育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
2.独著《男生:性别差距的新弱者——基础教育性别不平等研究》,天津教育出版社,2014年出版。
(二)学术论文
在《教育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10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代表性成果列举如下:
1.一作论文《论当代教育社会学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发表在《教育研究》2009年第8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18期转摘)
2.独著论文《论现代性教育时间构建》发表在《教育研究》2014年第9期。
3.独著论文《奠基未来教育家成长——基于天津的案例分析》发表在《教育学报》2014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4年第18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14第12期等转载)
4.独著论文《性别视角中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摭探》发表在《教育科学》200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9第10期转载)
5.独著论文《论教育研究应具有性别视角》发表在《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年第2期。
6.独著论文《新的性别差距: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发表在《教育发展研究》2009第7期。(《教育文摘周报》2009-09-30转载)
7.一作论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功能探析》,发表在《中国教育学刊》2012第12期。
8.独著论文《教育正向功能观的社会学分析》,发表在《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第5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9期等转载)
9. 独著论文《男生怎么了——从教育学角度分析“新的性别差距”》,发表在《人民教育》2008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8第7期转载)
10. 一作论文《当代教育社会学方法论特征探析》发表在《教育科学》2014年第3期。
11. 一作论文《女性主义课程观述评》,发表在《比较教育研究》2003第11期。
12. 独著论文《教育负向功能观的社会学分析》发表在《教育学报》2005年第4期。